豬場案例 丨 仔豬做好圓環疫苗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
2020-04-21 00:00
作者:
高紀振
一、豬場背景
山東德州某某牧業,母豬存欄將近1000頭(能繁母豬+后備母豬),年前淘汰了6胎以上的母豬,現在豬場的后備母豬比例占比為70%。該場不養肥豬,以銷售小肉豬為主,母豬免疫某進口圓環疫苗,仔豬暫時未免疫圓環疫苗。目前,雖然母豬未出現流產、產死胎等現象,但是分娩時有15%左右的弱仔(初生重小于0.8kg以及活力低的仔豬)出現,斷奶時弱豬(24天斷奶,體重低于6.0kg的仔豬)比例在20%左右,斷奶成活率91%左右。經過中岸生物技術人員與豬場負責人溝通,其同意給產房仔豬進行仔豬元芷優免疫接種試驗。
二、實驗過程
2.1試驗目的:通過仔豬元芷優對出生后10天的仔豬免疫,收集發病率、死亡率、日增重、斷奶重、斷奶成活率等數據,觀察疫苗免疫效果。為后續仔豬元芷優納入豬場免疫程序提供參考依據。
2.2試驗時間:2020年3月7-21日
2.3試驗方法:
2.3.1疫苗免疫分組
產2棟,共22窩仔豬,分成A、B兩組。A組:選取10日齡左右的產房仔豬11窩(132頭),每頭豬免疫仔豬元芷優2ml,頸部肌肉注射,仔豬其它免疫程序不變。B組:選取10日齡左右的產房仔豬11窩(127頭),不免疫圓環疫苗,仔豬免疫的其它疫苗按場內原有程序執行。
2.3.2疫苗的安全性評估
接種疫苗后觀察48h內仔豬的精神狀況、全身反應和局部不良反應。全身反應主要包括:過敏反應、應激反應及發熱等;局部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紅、腫、硬結、疼痛等。關于發熱檢測:主要是免疫前后體溫檢測,在免疫疫苗前、免疫后1小時、12小時、24小時和48小時,隨機對A組和B組的各10頭仔豬進行體溫檢測,并記錄體溫。
2.3.3疫苗對仔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主要記錄仔豬接種疫苗前的起始重,仔豬發病率、死亡率、斷奶重、斷奶成活率、日增重等指標。
三、實驗結果
3.1臨床觀察及接種后體溫變化
3.2疫苗接種后對仔豬發病率和成活率的影響
3.3 疫苗接種后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四、小結
在對該場的10日齡仔豬接種仔豬元芷優后,臨床表現正常,未出現應激及過敏反應,表明了仔豬元芷優的安全性。從接種仔豬元芷優的A組和未接種疫苗的B組的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相較于B組,A組的發病率降低了7.3%,成活率提高了5.6%,斷奶時弱仔率降低了8.1%,平均日增重增加了21g。由此可以看出,接種仔豬元芷優后的仔豬生產性能明顯優于未接種圓環疫苗的仔豬?,F在該場仔豬已全部使用中岸生物仔豬元芷優進行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