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現狀和原因分析
發布時間:
2018-10-25 00:00
作者:
亢文華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處于由傳統散養模式向規?;?、集約化飼養模式轉變的階段,畜牧業總產值逐年增加。規?;B殖的快速發展造成畜禽養殖廢棄物產生量突增,2015年我國畜禽糞便產生量已達到60億噸。近幾年,雖然我國農業污染排放總量逐年遞減,但畜禽養殖污染排放量占農業污染排放總量的比例卻居高不下。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糞便、飼料殘渣等污染物堆積如山,無法得到科學、集中的處理,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尤為嚴重。畜禽養殖污染威脅到了人類的健康,嚴重制約了我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1、對水源環境的污染
對水源的污染主要來自于畜禽糞便和養殖場污水。目前,我國大多數養殖場的畜禽糞便處理能力不足,60%以上的糞便得不到科學處理而被直接排放,通過畜禽排泄物進入水體的COD 量已超過生活和工業污水COD 排放量的總和。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包括病原微生物、有機質、氮、磷、鉀、硫元素等。隨意堆放的糞便會經雨水沖刷排入水體,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水體富營養化,從而導致水生生物過度繁殖。畜禽糞便被過度還田后還會使有害物質滲入地下水,引發地下水中硝酸鹽濃度超標,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2、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對大氣的污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糞便大量堆積時,硫醇、硫化氫、氨氣、吲哚、有機酸、糞臭素等有毒有害物質會經糞便腐敗分解而進入大氣環境中,為動物疫病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二是畜禽飼養造成的溫室效應。目前畜牧業是我國農業領域第一大甲烷排放源,也是全球排名第二的溫室氣體來源,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中,有15%左右來自于畜牧業。
3、對土壤環境的污染
對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現在畜禽糞便過量施用造成的土壤結構失衡和有害物質在土壤中的累積。規?;B殖的糞便排放量大,遠遠超出了土壤的承載能力,無法及時被消納的糞便會造成土壤結構失衡,過度地還田施用還會導致土壤中的氮、鉀、磷等有機養分過剩,從而阻礙農作物的生長。
目前,養殖場對飼料添加劑、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畜禽糞便中重金屬、藥物、有害菌等物質殘留,施用到農田土壤中會造成重金屬和抗生素復合污染,嚴重威脅食品安全。相比羊糞和雞糞,豬糞中的銅、鋅、鎘含量較高,分別為197 mg /kg、947 mg /kg、1. 35 mg /kg,更易造成土壤污染。
4、養殖環境污染原因分析
廢棄物處理技術能力落后,使得養殖場糞尿污水等污染物即使經過處理也達不到排放標準。由于干清糞工藝對資金和技術的要求較高,目前我國只有部分大中型養殖場采用干清糞方式處理廢棄物,而中小規模養殖場大多采用鏟車、手推車式的人工清糞方式,糞尿、污水摻混且易隨處散落,導致后續處理難度增加。此外,相當一部分傳統養殖戶仍在使用水沖糞、水泡糞的方式清理養殖場,這種傳統方式不僅會使污染物濃度增高,還會產生大量污水。
此外,大多數養殖戶只養不種、種植者只種不養,且農作物施肥時間和所需施肥量與養殖生產周期不匹配,這樣的農牧脫節現象導致畜禽糞便無法被有效利用。在種養業各自為政的情況下,不僅會使養殖污染物得不到有效利用而造成資源浪費,還會使農作物的化肥施用量增加,給環境造成雙重破壞。
在農村地區監管困難的大環境下,環保部門對畜禽養殖污染存在執法不嚴、監管不到位的現象。